您的位置:西部商网 > 财经

职业选择那么多何必“国考”一条路

[12月11日 18:36] 来源:中国网 编辑:许一诺   

教育时评

12月2日,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,即俗称的“国考”在全国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。据报道,此次“国考”计划录用1.45万余人,9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,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63∶1。

过去人们常说高考难,将之形容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有专家指出,恢复高考以来,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飞跃,录取率也从最初的100个人录取5人左右上升至70多人。相比之下,”国考”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。

公务员工作稳定、体面、有前途……这或许是大家选择参加“国考”的动因。对个体而言,不管出于什么原因,都有选择职业的自由,这本无可厚非。但当“国考”热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,它所折射的群体的职业观值得深思。

公务员只是职业选项之一,报考需理性。“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”是“国考”报名条件之一,这意味着走进考场者都接受过高等教育。他们中有应届毕业生,也不乏有基层工作经历者。总体而言,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他们,可以有更为多元的职业选择。

可能很多人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选择参加“国考”,但不排除有部分考生是抱着“随大流”的心态去试一试。而只有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,以及即将从事的职业都有着清醒的认识,才能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。

理性的职业选择建立在正确的职业观上,职业观的形成需要时日。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高校学生,高校应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。

高校一般设有就业创业指导中心,但在其官方网页上,更多的是各种招聘信息的发布。事实上,并不是到了就业环节,才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帮助。如果能早一点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,他以后的职业生涯就能少走一些弯路。

应该对社会中存在的“学而优则仕”的风气予以思辨。任何一种职业观都不是凭空产生的,都有着现实的土壤。其实,“学优”和“入仕”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联。但一些人对此有误解。

一方面,作为人民公仆,公务员的初心理应是为人民服务,而不是为了个人的“入仕”。另外,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。你可以成为学有专长的技术专家,也可以成为优秀的行政管理者。职业生涯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,向上攀登的通道有很多,并非是只有“国考”这一条道。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